清明|风起正清明,思念与希望同在!

8888888.jpg

又是一年清明时

霏霏细雨,点点愁思
几多离人泪


万物生长此时
皆清洁而明净
故谓之清明

微信截图_20220401090558.png

       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气,气清景明之意,正是鸟语花香的盛春时节。“言万物去故而从新,莫不鲜明之谓也。”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净明洁,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之名,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、明媚、和暖的。

     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。目前沈阳市依旧处于紧张的疫情防控阶段,并发布通告,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公祭活动。市民政部门表示,广大市民要创新祭扫方式,开展居家祭祀,利用亲友微信群建立家庭追思堂、公祭堂来纪念逝去亲人;还可依托沈阳殡葬服务网、沈阳殡仪微信公众号及各公墓单位自建网络平台,开展网上祭祀活动,通过视频、图片传输方式,完成远程祭扫。为了我们,为了我们的城市, 加油!

微信截图_20220401090342.png

踏青

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。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,即为春日郊游,也称“踏春”。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。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,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
放风筝

风筝又称“纸鸢”、 “鸢儿”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
插柳

清明节,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。清明插柳习俗,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。有专家认为,插柳的风俗,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。有的地方,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预报天气,古谚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处处成荫。